在U22熊猫杯的一场焦点战中,中国U22国青队凭借拜合拉木的梅开二度,以一场干净利落的2:0完胜韩国U22国青,一扫此前负于越南队的阴霾,打出了一场提振士气的正名之战!纵观整场比赛,一个鲜明的战术信号贯穿始终:国青队所打入的两粒进球,以及一粒被裁判吹掉的好球,全部源自于后场简洁、直接的长传策动

再胜韩国!一场2:0让中国足球找对路子,现阶段只能踢简单的足球!

不仅如此,中国队多次利用长传发起的攻势,都让韩国队的后防线风声鹤唳、狼狈不堪。这场久违的胜利似乎清晰地指明:在现有条件下,放弃不切实际的传控幻想,坚持长传冲吊、高举高打的实用主义足球,才是中国队最有效的破局之道。下面,林深说体育小编将从以下四个方面为您深入剖析本场比赛。

一、长传冲吊已成进攻金钥匙,身体优势是最大本钱!

一、长传冲吊已成进攻金钥匙,身体优势是最大本钱!

本场比赛,中国队将自身的身体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并且,我们在锋线上拥有拜合拉木、王玉栋和刘承宇,都是具备出色的身高、力量和冲击力的球员。在这种人员配置下,放弃复杂的中路传导,转而采用长传冲吊直接寻找前锋的头顶,或争抢第二落点,无疑是一种将自身优势最大化的金钥匙。

反观我们的脚下技术,依然令人不敢恭维。比赛中传递不过五脚便轻易丢球的场景屡见不鲜,这充分证明了球队目前根本不具备通过细腻的短传渗透组织起有效进攻的能力。在技术短板如此明显的情况下,强行追求复杂打法无异于以卵击石。因此,认清现实,充分利用我们强壮的体格和不俗的身高,是目前这支国青队,甚至各级国字号球队最务实、最明智的选择。

二、立足当下踢简单足球,与追求未来复杂足球并不矛盾!

二、立足当下踢简单足球,与追求未来复杂足球并不矛盾!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以这批国青队员目前的技术能力和战术素养,现阶段只能踢“简单的足球”。5-4-1的防守反击阵型,配以直接的长传发动,是最能掩盖缺点、发挥特点的战术体系。然而,赛后前国脚徐亮在直播中表达了不同看法,他认为防守反击不足以支撑球队走向更高舞台,并仍坚持短传渗透的理念。

徐指导的观点或许陷入了一个“非左即右”的思维误区。现在踢简单足球,并不代表未来永远放弃复杂足球。 这恰恰是一个“先学会走,再学着跑”的辩证过程。因为当前球员的个人能力达不到踢复杂足球的要求,所以我们必须从最实用、最基础的打法做起,先确保成绩和信心。而发展复杂足球,则是另一个更为宏大的课题,它依赖于青训体系的彻底改革、足球人口的扩大和足球文化的培育——这条道路,可能需要我们花费二三十年的时间,沉下心来,一代人接着一代人地努力,方能培养出真正能驾驭复杂战术的球员。

三、用对人是关键,球员的正确打开方式激活球队战斗力!

三、用对人是关键,球员的正确打开方式激活球队战斗力!

对比上一场对阵越南时的茫然失措,本场比赛的国青队可谓脱胎换骨。这其中的关键,除了战术对头之外,更在于教练找到了使用球员的“正确打开方式”

首场比赛后,舆论普遍批评拜合拉木技术粗糙。但那是因为教练让他做了太多不擅长的持球突破。而本场比赛,战术调整为后场长传直接找他这一点,拜合拉木的优势便瞬间凸显:他可以利用强壮的身体扛开后卫,在接球一瞬间直接完成攻门,其出色的门前嗅觉和终结能力得到了完美释放。此外,他还能作为一个可靠的战术支点,为后排插上的队友创造机会——国青队被吹掉的那个进球,正是这种战术价值的体现。这说明,没有不好的球员,只有不合适的用法。 扬长避短,方能克敌制胜。

四、阵容短板明显,个别位置的使用值得商榷!

四、阵容短板明显,个别位置的使用值得商榷!

在肯定胜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球队存在的明显短板,左后卫汪世钦的表现就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这位发型颇具个性的球员,在两场比赛中拿出了灾难级的发挥。

在进攻端,他策动的进攻几乎全部以失误告终,带球被断、传球缺乏目的性和创造性的场面屡见不鲜。在防守端,他镇守的左路更是被对手屡次突破,成了不设防的走廊。首战越南队所丢的一球,正是源于他一次低级的解围失误。如此表现,却依然能获得大量的出场时间,这不禁让人疑惑:这究竟是源于教练固执的青睐,还是有其他不为人知的因素? 在追求成绩和锻炼队伍之间,如何对明显不符合比赛要求的球员进行调整,是教练组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