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1这项速度与风险并存的高强度运动中,每一位车手的言行不仅关乎个人形象,更牵动着车队声誉和公众期待。然而,在经历了不知多少个令人失望的比赛周末,并在阿塞拜疆F1排位赛中再次将赛车撞至支离破碎之后,AlpineF1车队的年轻车手科拉平托,却用一番争议性十足的言论,彻底点燃了舆论的怒火。

事故发生在阿塞拜疆F1大奖赛排位赛Q1阶段的最后一搏中,科拉平托在4号弯失控撞墙,赛车严重受损。赛会随即出示红旗,这也直接导致了Q1阶段提前宣告结束。而在随后的采访中,他非但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反省,反而振振有词地辩解道:“当我全力推进时,我宁愿发生一些小事故,也不愿意保守地跑完而一无所获。这样的结果当然不理想,但我相信未来还会有机会,我们和车队正在一步步进步。在街道赛上,事故往往就在一瞬间,界限总是非常模糊。”

他进一步将责任推向客观条件:“当你本就处于劣势,而每次晋级都只差之毫厘——我们预计最多也只能排到第18——你就必须去拼那一圈完美的极限。但往往就在这种时候,情况会变得格外艰难。”

然而,这番看似“敢拼敢闯”的论调,实则暴露了他对职业车手基本责任的漠视。F1赛事固然追求速度,但更讲究控制与精准。一名合格的车手,应在追求单圈极限的同时,兼顾赛车的完整性与车队资源的合理利用。而科拉平托不仅在事故后第一时间推卸责任,更试图将鲁莽行为美化为“进取心态”,这不仅是对车队工程人员夜以继日工作的不尊重,也是对赛事安全文化的轻蔑。

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这一事间已远非偶然。本赛季至今,科拉平托在仅出战的11场比赛中,撞车次数已高居车手榜榜首——甚至在不同阶段安排的两次私人测试中,他也均出现了严重的撞车。相比之下,即便是七届世界冠军汉密尔顿,也能够在失误后公开道歉,表现出职业选手应有的担当。而科拉平托在成绩持续垫底、失误频发之际,仍以傲慢姿态回应批评,实难令人信服。

正如F1的一句老话:“先留在赛道上,一切才皆有可能。”科拉平托若持续以“宁撞勿慢”的心态驰骋赛场,不仅难以兑现未来的机会,更可能提前终结自己的F1生涯。事实上,AlpineF1车队负责人布里亚托利已被曝正在积极物色其替代者——无论是储备车手保罗·阿隆索,还是具有市场潜力与技术实力的周冠宇,抑或是深受本田青睐的角田裕毅,皆有可能在不久之后接过这一席位。
犯错并不可怕,但如何面对错误,往往决定了一名车手能走多远。在F1这样高度专业化的世界里,态度与能力同样重要——很可惜,科拉平托至今仍未明白这个道理。